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概況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教發函[2004]41號文件)成立,由重慶郵電大學舉辦的獨立學院,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面向全國招生。
目前,全國有300余所獨立學院,與同類院校相比,學院除了更加合理有效的實施教育教學管理、良好的就業質量及就業率之外,在創新教育教學理念、文化移通名家大講壇、英才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也有獨特的優勢,也因此更具有時尚與先鋒的氣質。
學院為同學們提供4年制普通本科和三年制國際交流專科教育。
15000余名在校生,分布在遠景學院、中德應用技術學院、創業學院、藝術傳媒學院等四個學院及通信工程系、電子工程系、工商管理系、管理工程系、計算機科學系、自動化系、外語系等7個系部30余個本專科專業領域,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的奮斗。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辦學理念
學院秉承“樂教、樂學、創造、創業”的辦學理念,堅持以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為導向,以信息科學技術為特色,堅持質量立校,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努力探索“應用型、工程型、創業型、國際化”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2011年,學院投資1千萬收購“雙體系卓越人才教育”完整知識產權,培養精技術、高素質、通職場的軟件開發人才;2012年,學院又斥資5000萬元建設“遠景學院”,培養跨學科、跨領域、跨文化的精英人才,同時攜手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共建學院校外實踐教學與實訓基地,學院歷屆畢業生綜合素質普遍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可,本專科畢業學生綜合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
學院投巨資打造文化素質教育平臺,消除文理界限,使學生既有知識,又有文化,率先在民辦學院中以一個“文化移通名家大講壇”、一個名師選修課堂、一個拓展訓練平臺、一個重慶市級“創新、創意、創業”基地、一個保利電影院、一個特色劇場,全方位、立體式構建學院自由、開放、國際的校園文化環境。
2012年,學院全面啟動英才教育,成立英才教育委員會,深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英才教育是第一次把社團活動、志愿者(義工)、競技體育、藝術實踐放在了跟課堂教學同樣重要的地位上,整合了所有課外活動,而且把課外活動看成正式的教育組成部分,更強調四個板塊的平衡,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對外交流廣泛
學院立足本科教育,積極拓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引進和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辦學經驗,在師資培養、專業建設、實習實訓等方面加速與國際接軌。
學院繼與德國安哈爾特應用技術大學合作,聯合成立中德應用技術學院以來,學院在2009年、2010年分別與德國米特韋達大學、北黑森大學、埃森經濟管理大學、勞西茨應用技術大學等6所德國大學簽署合作辦學協議,廣泛開展碩士、本科學歷教育交流學習、專本連讀課程教學活動。目前,中德應用技術學院已經招收三屆學生。
學院成立10余年來,形成了以工為主,理、工、經、管、文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和專業結構。
依靠西部經濟支柱產業的需求,依托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在技術領域的發展優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我國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特別是西部地區的信息產業發展、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努力把學院建設為高度國際化、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中外合作辦學
學院大力開展國際合作,積極引進和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辦學經驗,促進學院相關專業、課程與國際接軌。目前,學院已與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等多個國家的著名高校建立了合作項目,在師資培養、專業課程建設、互換留學生等方面簽署了合作與交流協議,為國際合作辦學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為貫徹實施重慶市優先發展信息產業的戰略,學院與印度著名大學合作,籌建合川“中印軟件科教園”,為重慶輸送大量應用型信息產業人才,滿足重慶市“推進城鄉信息化,構建和諧社會”的人才需要。
2007年10月,學院與德國安哈爾特應用技術大學簽署合作辦學協議,共同成立二級學院“中德應用技術學院”,并于2008年3月獲得重慶市政府(渝府【2008】24號)、市教委(渝教辦【2008】52號)的批準,屬全日制普通專科學院。學院實行“3+2”分階段、跨國培養模式。前3年在在國內完成專科規定的教學計劃,成績合格,準予畢業,頒發教育部電子注冊,國家承認學歷的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專科畢業證書,同時取得在德國繼續學習時免修的德國安哈爾特應用技術大學的課程合格證書。第四年符合條件的學生可以繼續去德國進行2年左右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習,取得德國的學士學位。
中德應用技術學院的辦學宗旨是充分發揮中德雙方教育優勢,引用國際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經驗,注重應用、注重實踐、注重創新,共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國際交流能力和較強專業技能的國際化、高素質和復合型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目前中德應用技術學院設有計算機應用技術、工商企業管理、通信技術三個熱門優勢專業。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校園文化
學院大力推行素質教育, 培養創新型人才。
為激發學生科技興趣,培養學生科技意識,學院成立了創業者協會、計算機網絡協會、數模協會、電子協會等一系列學生科技社團,組織學生參加了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大賽等比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僅在2007年度,在“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學院代表隊榮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甲組(本科組)全國二等獎;我院還獲得了2007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重慶賽區)一等獎,第一屆“盛群杯”重慶市大學生單片機應用設計競賽二等獎,第三屆“用友杯”全國大學生ERP沙盤模擬對抗賽重慶賽區高校聯賽中第三名,“CCTV杯全國高校英語演講大賽”重慶賽區英語專業組二等獎、英語本科組二等獎、大學英語專科組三等獎,“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重慶賽區二等獎等,2008年全國數模大賽重慶市一等獎眾多獎項。
學院以學生社團為載體,率先在民辦學院中以一個“文化移通—名家大講壇”、一個名師選修課堂、一個拓展訓練平臺、一個重慶市級“創新、創意、創業”基地、一個保利電影院、一個特色劇場為兩翼,全方位、立體式構建學院自由、開放、國際的校園文化環境。
孔慶東、郎咸平、美國前國家安助理桑迪伯杰、任宏教授、劉世民中將、宋鴻兵等陸續到校開講;施煒博士《企業戰略》、郭星總編《中國營銷實踐》名師課堂依次開課;羽泉組合參加了學院2010年迎新晚會,七首歌曲,引爆移通學子歡樂狂潮;學生27個社團組織的各類文體活動精彩紛呈,讓同學們不出校門就能與名人、名家、名師面對面交流,感受文化、藝術、學術的無窮魅力,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大眾的文化藝術修養及整體素質,并在社團活動中不斷鍛煉組織、協調、社交等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學院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和社會實踐活動,成立了藝術團、合唱團、曲藝組、舞蹈隊等學生文藝團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
2006年12月,學院成功承辦了“第二屆中國大學生校園文化節——首屆全國民辦高校街舞挑戰賽”決賽,我院參賽隊在比賽中獲得了金獎。
學院還大力開展“三下鄉”、走進企業、走向社區等社會實踐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