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能讀藥學專業的中專學校有:內江醫科學校、綿陽廣播電視大學、樂山醫藥科技學校高級技工學校、樂山市醫藥科技高級技工學校成都校區等中專學校。
一、四川能讀藥學專業的中專學校名單匯總
序號 | 中專學校名稱 |
1 | 內江醫科學校 |
2 | 綿陽廣播電視大學 |
3 | 樂山醫藥科技學校高級技工學校 |
4 | 樂山市醫藥科技高級技工學校成都校區 |
二、四川能讀藥學專業的部分中專學校簡介
1、內江醫科學校
內江醫科學校簡介
四川省內江學校醫科學校于二〇〇三年三月經四川省教育廳批準由原內江衛生學校、內江中醫學校合并組建而成,是內江市衛生局主管的全日制普通中等專業學校。
建校50年來,已培養各類衛技人員4萬余名。畢業生遍布全省及周邊省市,不少已成為當地衛生行業行政領導和醫藥衛生保健行業的技術骨干。
內江醫科學校占地面積
學校坐落于張大千故里——甜城沱江河畔,占地1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52320㎡,有標準運動場和風雨操場;有設備先進的基礎、專業實驗室32個,有穩定的教學實習醫院37個,其中二甲以上醫院17所;有高保真多媒體語音室、調頻發射臺、能同時播放8套電教節目的電教中心直播室、多媒體教室等先進的電化教學設備,種類教學錄像帶VCD、CAI課件達1106盒(張);有教學微機345臺,100兆高速寬帶校園網;教學設備總價值617.6萬元。學校圖書館藏書9.5萬冊,報刊雜志180種,有電子閱覽室、學生閱覽室共218個座位。學校師資力量雄厚,辦學條件完善。有教職工225人,專任教師126人,90%大學本科
內江醫科學校師資力量
學歷,“雙師型”教師達70%。各專業均有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平均年齡38歲,是支業務精湛,專業技術能過硬、敬業、樂業、愛業的教師隊伍。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69人,其中,高級職稱45人,中級職稱86人。開設有護理、中西醫結合、婦幼、檢驗、助產士、醫學美容、中藥、骨傷、針灸推拿等專業。與瀘州醫學院、四川省衛生管理干部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聯合辦有成人大專。并與瀘州醫學院聯辦有初中起點的高職專科。在校中專學生2500余人,大專生有1500余人。
2、綿陽廣播電視大學
綿陽廣播電視大學介紹
綿陽廣播電視大學本部位于四川省綿陽市城區一環路內,長虹大道南段71號。西臨干道和幽幽南山,東傍碧綠靜謐的安昌江。
綿陽廣播電視大學在行政上由綿陽市人民政府管轄、直屬教育局領導,業務上接受中央電大和四川電大的指導。擁有2套衛星地面接收站和新建成的千兆以上校園網,視聽閱覽室、電子閱覽室、計算機網絡教室、多功能會議廳等電教、雙向視頻教學系統,圖書室、標準學生宿舍、食堂等完善的現代化教學生活設施。
學校在綿陽市轄區范圍內還建有兩個分校(三臺分校、江油分校),二個工作站(鹽亭工作站、長虹工作站)及11個教學班點,學員遍布全市各縣(市、區)。學校現有350多專兼職教師人,其中高級職稱50多人,中級職稱210多人。
綿陽廣播電視大學專業設置
學校開設有本科層次的漢語言文學、金融、法學、工商管理、英語、計算機應用、會計學以及教育管理等專業;大專層次的計算機應用、法學、會計學、小教、教管、英語、旅游與飯店管理、高級護理、金融、藥學、審計等專業,中專層次的電子技術、機械制造、計算機、服裝設計與制作、旅游等專業,綿陽電大辦學形式靈活多樣,學生選課自主自由。
學校實行學分學年制相結合的辦法,各層次專業的課程學分8年內有效,課程考試不及格者允許多次參加補考直至合格,允許因故中斷學業并續學獲取原專業畢業證書;在許可范圍內,允許學生跨專業、跨年級選修課程,考試合格則學分有效,并計入畢業總學分。
學校還與世界名校--清華大學合作,建立了“清華大學遠程教育綿陽教學站”,從2002年起開始招收專升本和研究生進修班學員。
綿陽電大辦學20年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管理經驗。招生管理、學籍管理、教學管理、考試管理、站點管理、教師管理等都已制度化和部分現代化,有一套嚴格而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
綿陽廣播電視大學發展歷程
學校已參加“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的試點工作,正在逐步建立一個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開展教學和管理工作,以教學改革為核心,以開發教學資源和完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為重點,充分發揮各種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手段的功能,實現由封閉教育向開放教育、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由班級管理向課程管理轉變的教育教學的新模式。
學生不僅可以在多種媒體中視聽到國內一流教師授課,還可以與之進行實時和非實時交流,更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科資源庫、案例庫、參考資料庫、名師主頁庫、自測練習庫等進行個別化自主學習,充分享受到現代遠程教育的優越性、先進性。
2002年7月11日,黃學玖市長在《堅持多元辦學方向,積極整合教育資源,加速構建支撐綿陽科技城的高等教育體系》一文中對綿陽電大在綿陽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有一個精確定位:“綿陽廣播電視大學要充分利用自身網絡優勢,有機整合各種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構筑開放的自主學習中心、功能強大的教學支持服務中心、職業技術繼續教育中心和中小學教師遠程教育中心,盡快形成覆蓋全市各縣(市、區)的新一代綿陽電大現代遠程教育網絡體系,更好地為地方培養多專業、多層次的高質量人才。”